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由上海中锐控股集团投资举办,1998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设有汽车工程与管理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学院、商学院、智能装备与信息工程学院及职业素质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7000余人。依托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优势,学院在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上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同频共振,逐步形成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汽车、建筑、航空、会计、机电、幼教等专业群。
目前,建有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市级示范(重点)专业7个、重点专业群5个、市职业教育现代化专业群2个、市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专业2个、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4项、市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重点项目3项、市职业教育国际化重点项目3项、市产教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1个、市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1个,大师工作室1个。学院先后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与服务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专业群特色建设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恪守“学成致用”的校训、秉承“天道酬勤”的校风,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加强专业群特色建设,提高学院的自主发展能力、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科学制定专业群特色建设规划,明确专业群发展目标任务。学院针对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按照国家和教育部近来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研讨学院今后专业群建设发展目标、思路及重点工作,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编制好学校与各二级学院“十四五”专业群建设规划,做好高水平高质量专业群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推动专业群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实施高质量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学院在实施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以省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全面启动学校高水平高质量专业群建设工程,遴选一批校级“双高”专业群,以省、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孵化,带动学校专业群内涵建设,做实做精已立项的省级、市级和学校重点、品牌、特色、骨干专业,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组建专业群要坚持服务面向与办学优势并重、职业岗位群与技术领域兼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同一专业群内教学资源共享度和就业相关度高,不同专业群之间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紧紧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以及无锡市实施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布局。经过5-10年努力,进一步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群特色,提升专业群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能力,重点打造紧密对接地方产业、人才需求旺盛、办学理念先进、发展后劲充足的高水平高质量专业群,逐步建成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群,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
实施以重点专业群为核心带动专业群特色发展。学院在全面开展汽车智能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艺术设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会计、电子商务、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空中乘务、烹调工艺与营养等专业群建设基础上,重点发展六个专业群,提升优化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人工智能专业群,大力培育影视专业群、乘务服务专业群,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更好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促进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在未来五年,争取获得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在专业建设上根据专业优势互补、资源优化组合、专业追踪产业的原则,实施以重点专业群为核心带动专业群集群发展,服务无锡地方经济建设的策略,具体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专业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服务于新能源汽车、汽车服务、车联网产业;以智能控制为核心专业的人工智能专业群,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以影视多媒体为核心专业的影视类专业群,对接华莱坞,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新商科专业群、以空中乘务为核心专业的交通乘务类专业群服务于现代服务业;以学前教育为核心专业的学前教育类专业群,服务于幼儿教育行业。
二、加强专业群资源建设
完善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资源。学院按照《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精神,积极促进产教融合工作。支持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等方式开展合作办学。完善相关制度,推广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企业面向职工、农民、退役军人等开展培养培训,针对扩招生源的特点,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校企共定标准、共商方案、共开课程、共训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每个专业群建设都有产教融合、开放共享、资源集聚的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服务平台。集成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融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争取与企业联合建设多个紧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学院。加入职教集团,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纽带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培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
完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学院充分利用尔雅通识课网络学习平台、泛雅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和专业资源库平台等,建设覆盖各专业群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各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在做好第一、二批院级和近两年立项的无锡市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同时,再分批立项一批院级精品课程。组织开发、引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在线课程、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显著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师生人人开通并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中教学资源库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形成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满足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特点,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扎实推进书证融通,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将试点工作与“三教改革”相结合,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证书试点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互融互通、互相促进。加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管理,依托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立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完善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全面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开放管理办法,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管理,全面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水平。高度重视顶岗实习管理,新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加大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现场巡查力度,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学院继续以年度校级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给学生创造切磋技艺、展示水平的舞台,营造勤练技能、学好技能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市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及其他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学院将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各二级学院实训基地布局调整建设任务,实验实训仪器设备购置费要有明显增长,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每个二级学院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生产服务能力的校内职场化实训基地,并保持各院及专业间实训条件相对平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各专业进一步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有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三、加强高质量人才培养建设
学院遵循“面向市场、按需培养、知行合一、学成致用”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因材施教;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技能,培育职业素养,实现学生由学习者向敬业职业人转变。
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全面发展培养体系。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加强人文素养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学院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培育了一批思想政治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促进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学院建强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按照规定比例要求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学院聘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技术能手担任德育兼职导师。
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学院将认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实验实训实习实施标准等。加强调研,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学生自身发展和专业发展需求,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要求,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需求,重构“底层基础+中层模块+高层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底层基础或平台类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或通用能力,中层模块课程培养学生面向关键岗位的基本素质、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等,高层方向课程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通过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平台,按照“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导向,构建校本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敬业精神培养。
全面确立以生为本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学院重视推动“课堂革命”,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入分析学情,积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重点探索与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流程再造,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面向社会人员培养、公共课、部分专业课中设立一批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使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达到最佳。组织教师持续开展“学标、用标、贯标”主题教研活动,综合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灵活采取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切实提升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生源类型,分类组建班级,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适应社会人员实际的方法开展教学。每年组织职业技能大赛、教学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培育一批体现我院特色的高质量教学改革成果。规划、推进教材建设,完善教材选用制度,促进教材研究、编写及完善。紧跟产业发展,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针对具体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引用企业真实案例,校企共同开发新形态一体化、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
深化“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突出培育职业素养和塑造工匠精神。学院继续深化职业素养教育,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品质。借鉴现代企业文化,强化职业操守教育。以培养工匠精神为重点强化劳动教育,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落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学时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个专业类选取对应的典型企业作为职业素养培育实践基地。选树一批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典型。学院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工作,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和教育教学各环节,构建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家长等全员参与,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实施,学校、企业、家庭、社区等全方位密切配合的育人工作体系。突出养成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深化体育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习惯。
(王刚)